垃圾分类有奖励?居民只要把生活垃圾扔进去,就会兑换毛巾、洗衣粉等日用品。杨合亮团队开发的果核动力垃圾分类箱,帮助老百姓轻松“变废为宝”,让生活更便捷。
青海天纵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合亮,这位80后小伙,阳光、自信、有朝气。杨合亮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抓住“互联网+”改变各行各业生态链的机遇,盯住废品回收这个很少有人关注的行业,发挥自己做软件开发、网络集成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改造废品回收行业,让拾荒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
“从2015年开始研发产品、搭建平台,进入废品回收行业后,看垃圾桶、翻垃圾桶成为我的一项工作任务。”杨合亮笑着说,跑广州、深圳看垃圾箱,在海湖新区一条街挨着一条街翻垃圾桶,人家看我这么年轻穿得也还行,都用十分异样的眼光打量我。
杨合亮分析,青海是生态大省,又是人口小省,在西宁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示范效应很大。2017年,从西宁市城北区开始试点智能自助回收系统,到今年想要在西宁乃至全省推广,杨合亮正在摸索一套通用模式。
“扔垃圾本质是一种抛投行为,因此,尽可能方便是开发新一代智能垃圾桶的核心。”杨合亮说,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大家也愿意垃圾分类,但没有一个便捷的投放渠道和方式让居民参与进来。因此,我们设计了可回收、有毒有害、厨余和其他4类垃圾桶。同时,我们积极搭建使用场景,通过积分换购的方式,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西宁市城北区朝阳学校,学生将玻璃瓶、易拉罐、塑料瓶等投入太阳能供电的智能回收箱,回收箱内的电子秤实时称重,精度到克。随后,只要用搭载了智能芯片的校徽轻轻一刷记入积分,这些积分就可以用来换购学习用品。
“我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拾荒的人,包括小区的保洁物业人员,不用再一遍遍翻垃圾桶,而是通过我们的终端或者app实现轻松工作。垃圾桶满了会自动报警,在谁的范围内,谁就去处理。”杨合亮一边畅想着未来一边说,平台采集的大量数据还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并为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奠定基础。
果核动力在西宁市城北区发展和改革局的支持下,将城北区作为新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率先开展新回收体系推广,增加投放智能设备113余台、分类垃圾桶480余个、制作并发放使用ic卡校徽3600余个。
废旧家电面临退休潮 正规回收需破行业痛点发展循环经济 充分利用废品资源的再生价值菏泽市废品回收价格跌五至七成 “破烂王”欲转行长治抢劫收购站专挑“大家伙”真版“三毛流浪者”!8岁开始流浪 靠捡废品为生阿克塞县商务局全面整治废品回收站,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太原市命名首批百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两会代表建议垃圾清运回收全面实现市场化运作